学生工作

学工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工动态 -> 正文

机械榜样 | 国奖风采:郑伟煌、何柏铮、周在伟、张智星

(发布日期:2024-01-02 点击数:7)

机械榜样·国奖风采

青年多壮志,青春有榜样。在我们身边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青年榜样,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青春的价值与意义。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些令人敬佩的机械榜样。

个人简介

郑伟煌,男,汉族,1999年9月生,共青团员,bat365在线平台官方网站2021级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研究生。2023年7月获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中期二等学业奖学金;2021年9月获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新生特等奖学金;2019年9月获国家励志奖学金;2022年5月获福州大学研究生篮球联赛亚军荣誉。

知行合一,学术与运动双绽光华

自郑伟煌上学起,对学术和运动的热爱便伴随他成长。他一直将这两者视为不可分割的同一体,视为人生中的核心和驱动力。这种信念助他在读书和运动两方面都有较为出众的表现。

作为一个学术研究者,郑伟煌一直以追求卓越为目标。在研究生阶段,郑伟煌对数学和算法的研究就特别感兴趣,他迷恋数学的逻辑性,喜欢挑战各种数学难题并寻找解决方法。通过积极参加课外数学俱乐部和校内竞赛,郑伟煌培养了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曾参与福州大学昇腾AI程序设计和服务创新大赛并获得铜奖荣誉。学术研究一直是他求知的主旋律,他积极加入学术团队参与科研项目,为解决各种实际问题贡献一份力量,并通过这些学术经历,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锻炼了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郑伟煌积极参与导师的国家级科研项目,并在其中担任重要角色,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成功发表两篇SCI学术论文和一篇国家发明专利。同时,他也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和研讨会,与同行学者交流学术思想和研究成果,积极拓宽视野,不断提升自身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

尽管学术已经占据了郑伟煌的大部分时间,但他深感只有追求学术卓越是不够的,于是就参加了各种运动项目,包括田径、篮球、足球等等。他发现,通过参与体育锻炼,不仅可以保持健康的身体,还能培养出坚持不懈和团队合作的品质。篮球尤其成为他最钟爱的项目,每天放学后的时间,他都会和朋友们一起在球场上挥洒汗水,追求技术的进步和团队的胜利。球场上,他学会了如何与队友们合作,互相扶持,为团队争取胜利,这种团队合作的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在学术研究中的态度。郑伟煌曾代表学院参加多次校级比赛,并获得了校研究生篮球联赛亚、季军,这些体育运动经历也教会了他如何面对挫折和困难,树立了崇尚团队精神和坚持奋斗的价值观。

除了学术和运动,郑伟煌同样热衷于积极参与各种志愿活动。他深知自己的幸运与责任,希望能为社会做出一份贡献。因此,他加入学校的新长城自强社,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为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捐赠物资、组织集体访问等。作为一个志愿者,郑伟煌参与过社区清洁活动、街头宣传和教育等。其中,最令他难忘的是参与了为敬老院举办的运动康复活动。他和一群志愿者们为老人们设计了一系列适应性强的运动项目,帮助他们恢复身体功能、增加生活乐趣。通过活动,郑伟煌看到了老人们彷徨的双眼中闪烁的希望和感激的微笑。这一刻,他深深明白到,运动不仅仅是为自己带来快乐和健康,也可以成为帮助他人的工具和桥梁。随着志愿活动的不断参与,他的责任心和领导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他逐渐成为志愿服务团队中的重要成员,负责组织和协调各项活动。通过与不同的人群交流和合作,他学会了倾听和沟通,培养了自己的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他深深意识到,志愿活动不仅是关注社会问题和帮助他人,更是培养和提升自我。依靠丰富的支援活动经历,他在校期间获得了福建省学生资助志愿者优秀个人荣誉称号。

通过学术、运动和志愿活动的全面发展,郑伟煌最终荣获了国家奖学金。他表示在深感荣幸之余,更感到责任重大。作为一个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他将不忘初心,继续努力学习,为社会作出贡献。

未来,郑伟煌将通过继续追求学术卓越,将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他希望通过运动和志愿活动来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无论是在学术领域,还是在社会服务中,都将竭尽全力以实际行动回馈他人和社会。

个人简介

何柏铮,女,汉族,1998年12月生,共青团员,bat365在线平台官方网站2021级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研究生。2023年8月获研究生优秀学业奖学金一等奖荣誉;2021年12月获硕士研究生优秀新生奖学金一等奖荣誉。

知不足而努力,因理想而前行

在这两年的时间里,何柏铮表示深知学习机会的不易,因此一直以积极乐观、奋发向上、坚强自立、热心奉献的精神状态面对学习和生活,以认真负责、艰苦朴素、自律刻苦的标准要求自己,找到学习、生活的平衡点。

刚入校到陌生地,何柏铮也感到茫然和无助,学习环境和学习模式也和以往不同,但她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心态,严格要求自己,再次明确了读研深造的目标,有了学习的动力。何柏铮深知当今社会竞争如此激烈,想要成为一个对社会、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人必须坚持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需要综合素质过硬,且有所专长。所以她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向着目标不断努力奋进。

在思想上,何柏铮一贯拥护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向上,热爱祖国,品德良好,遵纪守法。永远保持与时俱进,时刻关注着党和国家的发展形势以及国内外的局势变化,始终以正确的思想和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道德观,提高自我的政治觉悟,愿为祖国的建设奉献自己的力量。

在学习上,何柏铮始终尊敬师长,保持着一颗谦逊好学的心,不骄不躁,扎实学习专业知识。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拓宽眼界以及专业知识面,在老师和同学们的指导和帮助下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绩。她在研究生期间完成了学校规定的专业课程并取得了优良的成绩,获得了研究生(学术)中期优秀学业一等奖学金。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对自己的专业知识有了更系统和深入的了解,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水平。她知道成绩并不代表学校生活的全部,但是这也是对她努力的一种正向反馈,也是她踏踏实实一步步走来的见证,它时刻提醒着她付出终会有回报,也让她始终牢记:学习是学生的本职工作。

在科研上,何柏铮善于总结、发现问题。在研一期间,专业课程学习之余,就在老师的指导下,广泛阅读手势识别与力评估相关的博士、硕士论文和大量的期刊文献,在开阔视野的同时,对她可能进行的研究方向的应用背景以及整个学科的结构有了宏观的认识。并在此之后完成了一篇相关研究的综述文章的数据收集、撰写、投稿,并发表在《IEEE Sensors Journal》期刊上。同时也在准备实验性论文的编写工作,在日常文献阅读中积攒创新想法,在实践操作中深化专业技能。

在生活上,何柏铮坦诚乐观,始终以一颗真挚的心与人相处,用宽广的胸怀去包容他人、乐于助人,与同学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学习和科研之余,她也注重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她负责课题组的新媒体宣传工作,构建展示实验室科研成果的平台,让更多的人了解课题组的科研工作,这也极大的锻炼了她的沟通能力和对科研成果的总结能力。平常她也经常和同学一起参与徒步、打羽毛球和骑自行车等课外活动,锻炼身体的同时也加深了同学之间的友情。作为21世纪的新青年,何柏铮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心态,以饱满的热情去迎接每一天,认认真真过好每一个当下,就能点滴汇聚,拥有美好生活。

回顾这一路走来的日子,何柏铮表示,会有高兴也会有失落,但是人生总是在前进,要始终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一切,取得的成绩背后,是学校的发展创造的安逸舒适的大环境,是老师的耐心指导和同学的默默支持,也有她的一份坚持和不服输。过去终将过去,还是需要看向远方,她总结道,成功不是在一朝一夕,要始终怀揣梦想,脚踏实地向前坚定的走去,越努力越幸运。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是有意义。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她也将不断鞭策自己,为学习和生活投入更饱满的斗志。她会继续坚定信念,坚持理想,发奋努力,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个人简介

周在伟,男,汉族,1999年9月生,共青团员,bat365在线平台官方网站2021级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研究生。2021年9月获特等新生奖学金荣誉;2023年6月获一等中期奖学金荣誉。

卓越科研与多彩人生

福州大学是周在伟人生中一座重要的里程碑。在福州大学本科时期的学业不仅为他奠定了坚实的学科基础,更为他打开了研究生学习的大门。在获得保研资格后,周在伟就加入了bat365在线平台官方网站何炳蔚教授所带领的智慧医工中心,并荣获2021级研究生特等新生奖学金。

周在伟所选择攻读的是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这是一门既具有挑战性又富有前瞻性的学科。研究生的学习生涯对他而言充满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在基本课程上,他以出色的成绩取得了专业第一的位置,为他在后续的学术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等中期奖学金的获得也是对他学业努力的肯定,更是他在学术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

研究生时期,周在伟将学业的焦点逐渐转向了更深层次的科研工作。这一阶段的学习不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而是更多地涉及到对前沿科技的深入研究和实践。在这个过程中,他发表了5篇SCI论文,其中3篇是第一作者,这些论文分别发表在《Sensors and Actuators: A. Physical》、《Microelectronic Engineering》和《Materials》国际期刊,他在《Physica Scripta》国际期刊以第二作者的身份发表文章,在《Nanotechnology》国际期刊以第四作者的身份发表文章。这些研究涵盖了新型柔性传感器的原理、制备和性能表征,以及集成传感器在手势识别和步态分析等领域的应用,为学术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

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复合导电材料及与织物基底传感器相关的基本原理和设计。这些材料具备卓越的电导特性,可以用于捕捉各种信号和环境参数。通过对织物传感器的结构和材料进行精心设计,他努力提高其性能和灵敏度,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他的研究还涉及到神经网络的应用,通过对神经网络进行训练,他致力于开发智能系统,使其能够理解和应用传感器捕捉到的信息,以满足各种实际需求。总体而言,他的研究目标是推动织物传感技术的发展,将其应用于多个领域,包括健康监测、手势识别和可穿戴设备等,以实现更智能、互动和可持续的未来。

除了在学术研究上取得的成果,周在伟在项目方面也积极参与,为实际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他曾负责开发智能传感手套、唇肌力检测装置等。他通过这些研究,拿到了《结合压力传感器的自适应控制手部外骨骼康复装置》专利的授权,还有两项专利《结合压力传感器的自适应控制手部外骨骼康复装置及方法》和《一种无线的可穿戴二通鼻呼吸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处于实审状态。这些项目既加强了他的实践能力,也为他在未来的研究中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在学术和科研之余,周在伟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也没有停歇。为保持身心健康,他每周都会进行体育运动,如羽毛球、乒乓球等。他还积极参与学院组织的羽毛球比赛,曾经荣获bat365在线平台官方网站羽毛球亚军。这些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不仅是他生活中的一份欢愉,更是对他学术道路上积极向上态度的一大助力。在学术挑战面前,他从体育活动中汲取了坚韧不拔的毅力,这将成为他未来攀登学术高峰的一笔贵重财富。同时,团队协作和领导力的培养也为他未来在社会职场上做出更为出色的表现打下了坚实基础。这一系列的体育经历,不仅让他更好地认识自己,也成为他生活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周在伟分享了在福州大学的求学和研究生生涯的点点滴滴。这段时光,既有学术的探索和突破,也有实际项目的实践和收获。他表示,对科研的热情和对知识的追求将会引领他走向更广阔的天地。他深知,这段研究生时光仅仅是人生长路上的一个起点,未来的路还很长,他将继续保持对知识的渴求,不断学习和探索。他立志将来能够在学术的海洋中翱翔,为世界的发展添砖加瓦。他期望未来的自己,能够以更深厚的学术造诣和更丰富的实践经验,为科学研究和社会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个人简介

张智星,男,汉族,1998年10月生,共青团员,bat365在线平台官方网站2021级机械工程研究生。2021年9月获福州大学新生一等奖学金荣誉。

潜心科研探索,勇担团队己任

潜心探索,勇创佳绩

在刚进入导师陈彦杰教授的科研团队时,张智星对所选择的机器人运动规划研究方向还充满了迷茫。但在导师耐心教导,学长的倾心指点下,他很快明晰了目前研究领域的存在的难点和痛点,将目标聚焦在了狭窄空间内机器人运动规划方法研究上。该研究是未来机器人面向复杂交互环境,实现人机共同交互,拓展应用领域的关键技术。明确方向后,张智星开始潜心学习,刻苦钻研,广泛阅读文献,汇总所学习的知识,在研究生一年级时,他提出了许多想法,但由于学识尚浅,新方法的效果和创新性没能得到认可。面对这些困难和瓶颈,他也深深自我怀疑过,但在导师的鼓励和同门的引领下,让他明白了科研并非一帆风顺,遇见挫折才是常态。因此他又重振精神,潜心探索,并更频繁地向老师和同门请教。功不唐捐,玉汝于成,通过潜心研究,他最终提出了具有创新性的狭窄区域非均衡混合采样运动规划方法,并通过漫长的仿真实验与方法修改,实现了狭窄环境下的高效运动规划效率。该科研成果于2022年8月终投稿至SCI国际顶级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Informatics》,并最终于2023年1月被成功接收。

虽然初来的成功令人鼓舞,但张智星从未止步于此,在投递第一篇论文期间,考虑到多机器人协同的发展趋势,他决定延续学长曾经的研究方向,在多机器人狭窄环境编队上进一步拓展。因此,他紧跟学长的步伐,并融入自己的探索与思考,通过与学长不断地探索与交流,最终完成了设想方法的打磨,完成了多移动机器人围捕规划框架,并于2022年11月,将研究成果投稿至SCI国际顶级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然而,并非每项成果都能快速地得到业界同行的肯定,相较于第一篇论文,他得到了更多专业而深刻的修改意见,但他并未因此而困扰,他积极接纳审稿人的意见,并努力修改,最终论文于2023年8月被期刊接受。虽然一轮又一轮的修改艰辛而漫长,但他相信这是提升能力的大好机会。

在回复论文评审意见的间隙,张智星也并没有松懈,而是不断拓展思路,朝着新的研究方向迈进。考虑到实际产业中,高自由度机器人日渐普及,如工业机械臂,手术机器人等。他决定向高自由度规划问题拓展。由于之前的积淀,他已经能够更加沉稳和冷静地剖析问题。最终,发现了现存算法对于工作空间与位形空间平衡和结合的不足,提出了基于工作空间引导的运动规划方法,结合位形空间规划的最优性和工作空间规划的简易性,实现了优于现有算法的性能,该成果于2023年6月投递至SCI国际顶级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三篇论文的撰写和投递,让他明白了科研所真正需要的潜心研究,是“不畏苦,不畏难”的精神。他表示,在将来的科研生涯中,他也将不断地延续这份精神,再创佳绩。

勇担责任,共同奋进

在科研过程中,从来不是单打独斗,将近三年的团队科研经历让张智星深刻地明白了这个道理。在研究生生涯刚刚开始时,如果没有老师的言传身教,和学长的耐心指导,他也不会获得如今的成就。他们为他打开了科研的大门,燃起了对科研的热情。因此他也将分享自己的知识,倾己所能为向同门传授经验与知识,共同学习进步。

目前张智星已协助导师完成SRTP项目“复杂构建表面全覆盖智能运动规划方法研究”的立项与结题。在和同学们的交流和探索中,他也深刻体会到了之前所未曾考虑与涉及的技术问题,实现了灵感的碰撞,共同探索的乐趣令他至今难忘。此外,他还协助导师指导的本科学弟完成了动态环境规划问题的探索与研究。在此过程中,他将之前科研经历中所学到的良好习惯和作风尽心相传,同时也从学弟身上学到了独特的创新精神,形成共同奋进,优势互补的良好合作关系,最终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克服了动态环境运动规划这个之前并未深入涉足的领域的难题,提出了先进的高效动态环境运动规划方法,相关研究成果于2023年7月投递至SCI国际知名期刊《ISA Transactions》。

张智星认为,科研的道路是崎岖而艰难的,只有不断地相互协助合作才能走得更远。因此,在未来的科研生涯中,他也会继续将传授与分享知识,协同合作,共克难题视为己任,努力为所在的团队做出贡献。

图文 | bat365在线平台官方网站

排版 | 彭晨

责编 | 林嗣雅 蒋文怡

审核 | 林成金 李辉容


Baidu
sogou